莫迪执政下印度外交:战略自主与多重挑战的博弈
日期:2025-08-05 12:34:35 / 人气:6

《印度的大国幻想》一文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后,在印度国内激起千层浪,围绕印度大国地位、外交战略及美印关系等问题,各方观点激烈碰撞,清晰展现出印度在追求大国梦想道路上的复杂处境。
印度大国地位争议:自信与质疑的交锋
塔塔集团战略事务主席阿什利·特利斯认为印度高估了自身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且缺乏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真正的联盟来支撑大国野心。而以前外交秘书拉奥琪为首的印度官员学者则反驳了这一观点。拉奥琪指出,若将印度与东盟、非洲和南美洲相比,印度综合实力最强,人口与整个非洲相当,远超东盟和南美;GDP略高于东盟和南美,超过非洲;军事力量也明显强于其他三者。
特利斯批评印度极低的人均GDP、基础设施瓶颈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了崛起,还指责印度对正式联盟的厌恶使其在危机中失去可靠合作伙伴。但拉奥琪等人认为,印度两侧是核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不能与美国紧密结盟,否则易卷入大国或地区冲突。印度边界不像美国有海洋缓冲,必须管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印度外交核心目标是领导一个对中国和西方均感不舒服的中等强国及新兴国家联盟,虽不完美但并非不连贯。
印度外交战略:战略耐心与走钢丝的抉择
拉奥琪在文中以美国发展历程为例,说明印度正在为发挥国际秩序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体制和物质基础,此前战略耐心而非结盟是理性选择。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里,适应能力比固定联盟更重要,印度走钢丝并非拒绝成长,而是认为这是唯一的稳定之法。
对于美印关系,拉奥琪等人认为美国不再愿意做出坚固联盟承诺,华盛顿正重新考虑在全球的安全保障和驻军等问题。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表示印度是独立自主的伙伴,美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盟友”。印度视角下的世界格局中,美国虽仍是第一大国,但单极秩序时代已结束,中国成为美国几乎相媲美的竞争对手,欧洲面临诸多问题,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全球经济份额收缩,俄罗斯经济存在弱点且依赖中国。印度必须驾驭竞争激烈的印太地区、暴力的中东以及崛起的非洲、亚洲和拉美,虽局势多变不确定,但比过去更有利,且印度与大多数主要国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美印关税问题:特朗普政策与印度困境
7月30日,特朗普称印度关税高、非关税贸易壁垒严格,且多数军事装备从俄罗斯购买,与中国一道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宣布对印度征收25%关税。考虑到印度出口产品种类与东南亚有很大重叠,在越南等国整体获得20%左右关税的情况下,印度对美出口将处于竞争劣势。
拉奥琪等人认为令人担忧的不是新德里,而是华盛顿,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理念,这与印度长期秉持的战略自主与不结盟理念相似。从意识形态角度讲,莫迪跟特朗普更近、跟拜登格格不入,但拜登更能从战略角度看待美印关系,容忍印度的一些“小动作”,特朗普则不然。特利斯贬低印度的真实目的是让新德里做美国小弟,融入西方体系的印裔精英认为印度应拥抱美国主导的秩序,成为“华盛顿的特权伙伴”,但新德里痴迷于“战略自主”与“独立不结盟”传统路径,对美方拉拢抱有疑虑,既不愿明确站队又希望左右逢源,错失与美国建立深层战略契约的窗口,难以获得西方实质性信任与资源配置。
印度国内派别分歧:亲美派与战略自主派的博弈
在印度国内,精英阶层里没有“亲俄派”,只有“亲美派”和“战略自主派”。“亲美派”多为留美出身,活跃于外交和经贸领域,主张强化印美关系,相信拥抱美国是印度唯一的上升通道。“战略自主派”多为国内军政系统出身的民族主义者,承袭“印度例外论”,认为印度是文明大国,具有独特历史路径和全球使命,不应被简单归类为西方或非西方阵营,也不应在国际事务中被他国主导或规范。掌权的莫迪等人是典型的本土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信奉“印度例外论”,将对美合作视为助力崛起的工具,内心深处排斥西方价值观,拒绝全面西化。
印度教民族主义对于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虽增大了中印技术性摩擦的可能性,但也巩固了新德里独立自主的心理,避免其完全倒向美国。莫迪执政下的印度,在追求大国地位的道路上,面临着国内不同派别的分歧、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以及与美国关系的微妙平衡,其外交战略的选择和调整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作者:富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HPV疫苗免费接种“最后冲刺”...08-05
- 莫迪执政下印度外交:战略自主与...08-05
- 开进苹果总部,顶流带货,喜茶走...08-05
- 国家 “史诗级” 催生政策:300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