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免费接种“最后冲刺”:机遇与挑战并存
日期:2025-08-05 12:35:14 / 人气:7

从多位接近国家免疫政策制定程序的专家处获悉,围绕是否将HPV疫苗“从非免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审议年初已完成技术评估,目前处于跨部门协商与政策准备阶段,极有可能在年内纳入。若成功,这将是2008年以来中国首次新增国家免规疫苗,也是17年制度静默后的一次重启。
技术成熟却未纳入,政策协同成难题
HPV疫苗自2016年起在中国陆续获批上市,有国产与进口、二价、四价及九价多种类型。2023年起,全国16个省份启动了针对9至14岁女孩的免费或补贴接种项目,部分城市适龄女孩一针接种率超90%。然而,这款全球广泛使用且在中国上市多年的疫苗,至今仍未进入国家免疫规划体系,接种依赖个人自费,覆盖率高度依赖地方财政、认知水平与家庭支付能力,区域差异显著。据国家疾控统计,中国HPV整体覆盖率未超5%,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目标及全球平均水平,而多数中高收入国家已将其纳入常规免疫体系,初始接种覆盖率达60%以上。
自2008年将甲肝和乙肝第二针纳入免规以来,中国国家免疫规划已连续17年未新增疫苗,多种国际推荐疫苗仍属“非免规”。专家表示,这并非技术难题,而是政策路径协同问题。一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财政、卫生、教育等多系统同步衔接,由公共财政统一承担费用。目前,中国虽于2017年设立了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NIAC),但机制尚处建设初期,未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议题审议与建议流程,其建议能否被采纳受制于跨部门协同机制的缺乏与政策转化路径的缺失。2020年公共卫生系统进入应急状态,政策重心集中于新冠疫苗,常规免疫工作节奏被打乱,NIAC制度推进和议题推动受影响,延缓了常规免疫机制的制度建设进程。
破局信号显现,HPV疫苗有望率先纳入
近两年,国家层面关于“免规扩容”的信号逐步显现。2025年4月,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提出要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推进2030年免疫规划远景目标的制定,并强调推进“现代免疫规划体系”与“疫苗战略协调机制”建设。多位专家表示,HPV疫苗因其高疾病负担、接种可行性及现有试点经验,被列为最有希望率先纳入的疫苗。2024年底,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表示正在研究确定HPV疫苗纳入国家免规的可能路径。2025年已有两种疫苗通过纳入国家免规的技术审评程序,其中一款为HPV疫苗,另一款可能是水痘疫苗或Hib疫苗。
17年未扩容的代价与决策困局
自2008年以来,多种技术成熟疫苗上市却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性静默背后是一整套评估与转化机制的缺位。中国虽设立了NIAC,但未充分发挥职能,其建议采纳受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转化路径缺失的制约。此外,公共卫生系统的应急动员也影响了新疫苗纳入机制的推进。更深层的症结在于,即便技术评估完成,决策、统筹和财政承接均无明确路径。国家免疫规划的决策机制依赖技术评估与行政决策两个脱节流程,缺少制度化、多部门参与的疫苗纳入协商平台,导致技术成熟的疫苗卡在“评审之后”的真空地带,公众对疫苗政策科学性信任不足。
不过,HPV疫苗推进背后有地方倒逼中央的因素,16个以上省份已开展免费或补贴接种,积累实践经验。国产HPV疫苗质量与产量稳定,具备全国推广基础,国际市场上进口疫苗优势被削弱,为免疫规划提供了现实支撑。但专家认为不能依赖地方试点推动疫苗纳入,应建立科学评估与制度协同的路径。
重启关键:建立可预期机制
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的报告指出,打破免规扩容沉默的关键在于制度本身。国际经验表明,高效运行的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有固定议题审议节奏、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和将技术建议转化为政策行动的协调平台,而中国这三者仍缺位或半成型。报告建议建立新疫苗定期审议机制、加强经费和资源投入、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等。例如,构建可量化的财政可负担性工具,建立多来源、多渠道的议题征集与启动程序并设优先级筛选规则,成立免规疫苗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为NIAC及其支持团队提供稳定财政保障和组织建设支撑。
HPV疫苗是否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仍待最终程序启动,但这一议题已重新进入公共卫生决策视野。国家层面释放积极信号,评估机制重启,围绕关键问题的讨论持续推进。若制度真正启动,新疫苗纳入有望进入有序评估、合理决策的常规轨道,这也唤醒了构建科学、透明、可持续运行的疫苗决策机制的重要命题。
作者:富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HPV疫苗免费接种“最后冲刺”...08-05
- 莫迪执政下印度外交:战略自主与...08-05
- 开进苹果总部,顶流带货,喜茶走...08-05
- 国家 “史诗级” 催生政策:300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