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天道鸿元”:自称“玉皇大帝”敛财超500万,线上非法组织的新型骗局
日期:2025-11-03 19:48:12 / 人气:6

手指在短视频推荐页划动几下,王鹃便被“为什么日子不顺、磨难缠身?”的问题击中。配着空灵背景音乐的直播间里,主播宣称“末世来临,唯有‘正法修行’能通过上天考验”,评论区“师父说得对”“修行后病就好了”的留言刷屏。彼时正为母亲病情焦头烂额的王鹃,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成为“天道鸿元”三千信徒之一。直到2025年9月,她从中国反邪教网的视频中才惊觉,数年修行与数十万元投入,不过是一场精心编织的噩梦。
直播间“引流套路”:精准捕获困境人群
26岁的赵雨欣因产后抑郁陷入“被湿棉花裹住”的窒息感时,“明轩”账号的视频闯入她的生活——“你是不是脾气暴躁、突然心慌害怕?其实是磁场出了问题。”主页几十条类似内容、评论区统一风格的头像与点赞手势,让她心生信任。咨询症状后,对方以“打窍”为由,将她引流至“青风”的直播间。
在“青风”的直播间,聚集着大量身体不佳、生活不顺或情绪抑郁的“病友”。赵雨欣说,看到众多同路人让她获得共鸣,“哪怕只是待着都觉得身上好了些”。这种情感慰藉成为非法组织的“敲门砖”。随着接触深入,她发现“明轩”“青风”等主播均隶属于“天道鸿元”,而网名“天道鸿元”的师父是组织内至高无上的存在,偶尔现身直播间“点症结、传箴言”,分量十足。
据案件披露,“天道鸿元”通过短视频平台构建引流网络:弟子账号先以“磁场问题”“磨难破解”等话术吸引目标人群,再将其导流至不同师兄的直播间,成员通过连麦、刷屏营造声势,实现组织扩张。2021年至案发,该组织建立600多个账号,获500余万次点击量,裹挟3000余名成员,吸引20余万粉丝。
“落座”敛财与精神操控:一场收费的“修行骗局”
直播间里,“正法修行”是破解所有困扰的答案,但具体方法却“天机不可泄露”。当赵雨欣等观众产生兴趣后,主播会抛出“加微信进群”的橄榄枝,并发送《缘分、修行秘密与正修道路》等资料。资料中半是鸡汤半是谜语,核心指向——“请师父家里‘落座’,才是修行入门唯一途径”。
“落座”即所谓的开光、传法,实则是敛财手段。成员需先购买数百至千元不等的造像,再缴纳5000元“落座费”,额外承担师父的路费和住宿费。20岁的李泽轩回忆,他曾对“落座”充满期待,认为会是“师父穿紫袍做法”的庄严仪式,结果却是穿着朴素的男子反锁房门半小时,出来后在他头上烧黄纸便匆匆离去。
除了5000元的“落座费”,头目尚某增还以各种名义敛财。王鹃为给母亲“续命”,先后转去数十万元,期望达成“延缓十年寿命”的承诺,最终却未能留住母亲。案件资料显示,尚某增总计敛财超500万元。同时,他还以“皇帝转世”“前世姻缘”“消除负能量”为借口,奸淫妇女10人,将部分女成员发展为“情人”,通过精神操控让受害者产生恐惧与扭曲依赖。
严密组织架构与现实反差:“线上王国”的崩塌
“落座”后,成员会被拉入“丛林文化”等核心群聊,一个严密的“线上王国”随之展开。该组织以尚某增为“师尊”,下设“大师兄”“总执法”“战区负责人”等层级,通过群聊进行日常规训:弟子分享“梦到师父布阵”的内容,尚某增顺势“认下”;师兄转发“师父开示”,强调“分享直播就是做好事”;若成员久不发言或不看直播,会被警告“心不诚”甚至“逐出师门”。
然而,这个“线上王国”的“师尊”在现实中却是一名普通村民。尚某增老家河南许昌的村民表示,他“只能在网上耍威风,现实里没人认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尚某增五十余岁,育有一子一女,案发前与村里来往不多。其家人也极为平凡,妻子是普通农妇,儿子“老实本分”按时上下班。当成员质疑“为何师父不让家人修行”时,他仅以“没有缘分”搪塞。
2025年初,河南公安机关侦破“天道鸿元”案件。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指出,该组织行为符合组织利用会道门破坏法律实施罪、强奸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目前案件已完成85%以上侦查,等待法院判决结案。
治理难题:新型线上非法组织的“三更”特征
案件通报后,“天道鸿元”相关账号被封禁、群聊解散,但类似魅影并未消失。赵雨欣等受害者发现,部分师兄重开直播讲“修行”,平台上仍有直播间使用“三期末劫”“正法修行”等话术。北京联合大学学者薛鹏指出,“天道鸿元”这类网络原生非法组织呈现“更隐匿、更灵活、更难管控”的特征,给治理带来新挑战。
识别难是首要问题。平台审核依赖AI技术,但非法组织用文化词汇替代敏感词,诱导受害者至私聊,增加识别难度。有网友曾在2021年举报该组织账号宣扬“世界末日”,但平台封禁一段时间后账号又恢复直播。此外,现有法律法规未明确非法组织具体认定标准,平台难以精准判断,只能依赖案发后警方认定。
多位专家提出治理建议:需完善相关法律,将“精神控制”“隐蔽敛财”纳入非法组织认定要件;压实平台责任,将“邪教特征”转化为AI识别指标,优化算法推荐,添加“反邪教”提示;针对女性、中老年、困境人群等易受害群体,开展定制化宣传,如短视频反邪教短片、社区科普、高校课程等,从源头提升公众识别能力。
一位受害者在脱离组织后购买了抑郁症自测量表,才明白“所谓负能量是抑郁症躯体化”。她感慨:“以后要讲科学,不搞封建迷信,好好生活。”这或许是这场骗局留给受害者最深刻的教训,也为公众敲响了警钟。
新京报
作者:富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起底“天道鸿元”:自称“玉皇大...11-03
- 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启程11-03
- 起底“天道鸿元”:自称“玉皇大...11-03
- 6名中管干部被查!中央纪委国家监...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