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飞南京航班客舱起火,又是充电宝惹的祸

日期:2025-08-31 15:14:56 / 人气:8



8月28日,一则网友视频引发关注,厦门航空MF8086航班在起飞前客舱有充电宝着火,烟雾刺鼻。这一事件再次将充电宝在航空安全方面的问题推到公众面前。

事件经过与处理

航班情况

8月28日上午的MF8086大连 - 南京航班,在登机阶段,一名旅客在过道通行时,随身行李中的充电宝自燃冒烟。网友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机舱内多名乘客纷纷起身张望,疑似有白色烟雾飘出。

航司应对

厦门航空有关负责人回应,机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旅客有序下机并开展处置。经过评估,该事件不影响飞机安全,后续公司重新安排旅客登机,航班于当天10时17分起飞,11时41分安全平稳抵达南京。工作人员表示,此事造成航班延误,但现场已及时处理。

机场回应

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大连周水子机场,客服称机场会查验充电宝,只要符合正规厂家生产、有生产厂家和品牌、3C标识、额定能量在100wh以内、持有的型号和批次没有被召回等条件,就可以正常带,正常情况下机舱安检部门按标准流程查验,但此次事故需联系大连机场新闻部,截至发稿前未拨通电话。

近期类似事件频发

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航班客舱充电宝起火事故。6月13日,从郑州新郑飞往揭阳潮汕的上海航空FM9449航班,飞行过程中有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旅客用矿泉水接力协助扑救,航班安全降落。6月10日,山东航空SC1159机舱内也发生起火冒烟事件,乘务组第一时间按照程序妥善处置,航班正常降落。

飞机客舱环境与充电宝风险

飞机客舱属于增压环境,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客舱压力变化,从起飞前的1个大气压降到巡航时的约0.6个大气压,降落时再慢慢增加到1个大气压。而锂是不稳定的金属,在气压不稳定时,可能导致电池发热、压力增加,甚至引发破裂和自燃,严重危害飞行安全。所以按规定,在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

充电宝易爆燃的情况

受外力冲击

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乘坐飞机时不能放入托运行李中,重物挤压易使充电宝起火。若充电宝外壳质量不过关,受到挤压、冲击、针刺、磕碰、跌落等情况,内部电路和电芯极易出现短路、电芯漏液等问题,可能造成冒烟、起火、爆炸等严重后果。

劣质产品

充电宝由电芯、电路板和外壳三部分组成,电芯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都可能引发自燃甚至爆炸。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并标注在产品上。

过充时

充电宝充满电一般需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忘拔充电器整夜充电,电池处于过度充电状态,易发生电路故障,进而爆炸。2021年9月,广东东莞一居民家中因整夜充电的充电宝内部电路故障引发火灾。

过热时

充电时,将充电宝放在被子、盒子等不利于散热的环境,或置于太阳下等高温区域,可能引发自燃爆炸。充电宝平时应存放在温度适中、干燥的地方,防止暴晒,最佳使用温度是0 - 40℃。

充电宝自燃起火的处置方法

受潮、挤压碰撞、破损、高温都可能引起充电宝起火。充电宝电芯通常由几块锂电池拼接组成,一块电池的火熄灭后,残余高温可能引燃旁边的锂电池。干粉灭火器渗透性和降温效果差,应对充电宝着火效果不理想,而水能够渗透到充电宝内部,有效灭火并起到降温作用。

充电宝新规

近日,国家认监委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自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新版规则要求相关指定认证机构依据规则和通用实施规则要求,制定认证实施细则,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后按新版规则实施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此前已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方式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从3C认证标志正面对光观察,标志为白色底板,黑色图案,有深远立体感觉和真实感,若没有立体效果,可能是仿冒标识。

作者:富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富邦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