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日期:2025-07-31 18:39:23 / 人气:6

一、释永信与少林寺:从困境到商业帝国的崛起
1965年,刘应成出生于安徽阜阳颍上县的农家。1981年,16岁的他怀揣武术梦想来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当时少林寺破败不堪,仅有十余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刘应成拜在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长老门下,得法名“永信”,成为寺内最年轻的弟子,被尊称为“大师兄”。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钱票价创下1.6亿票房神话,让少林寺尝到“流量经济”的甜头。1981 - 1987年间,释永信从普通僧人成长为少林寺实际掌舵人,19岁进入民主管理委员会,22岁接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1994年,释永信以法律手段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成为中国宗教界名誉权诉讼第一案,此后少林寺开始系统注册商标,捍卫“少林”IP。1996年,他接触互联网,为少林寺注册域名并建立官网,吸引全球武术爱好者关注。1997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
二、商业化进程:多元布局与“宗教 + 商业”模式
(一)文化IP保护与运营
释永信深知品牌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法律维权和商标注册,构建起“少林”文化IP。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核心平台,由中国嵩山少林寺100%全资控股,释永信曾代持80%股份,后由释永福接任实际控制人,二人属师兄弟关系且有职务分工。
(二)文化旅游:核心收入来源
文化旅游是少林寺最核心的收入来源。通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武僧团全球巡演以及海内外武术培训学校,将少林功夫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2010年,少林寺旅游收入占登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相关第三产业约占地方财政的1/3。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2019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
(三)大健康产业:“非遗传承 + 现代工艺”
2003年重启的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通过“非遗传承 + 现代工艺”包装,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
(四)电商与新零售:从淘宝店到直播带货
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初期售卖佛珠、禅修垫等用品,2015年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2021年入驻抖音后,个人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创下500万元销售额。
(五)知识产权运营:广泛布局商标
截至2022年,中国嵩山少林寺申请的商标达到706个,涵盖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饲料、珠宝、饮料、洁具等多个领域。
三、信仰困局:商业成功背后的争议
释永信打造的“佛门商业帝国”引发了诸多争议。随着少林寺门票价格日益高昂,寺院关联公司竞拍商业用地,公众质疑佛门清净之地是否沦为逐利工具,“清心寡欲”的僧人形象与“商业帝国缔造者”身份形成对立。
2015年,自称“释正义”的人网络举报释永信与多女子关系复杂、拥有两个身份证、侵占资产等问题,部分举报虽被查不属实,但引发巨大舆论风波。少林寺和嵩山景区管委会曾因分钱不均产生积怨,2014年塔林僧人向管委会讨问门票收入,管委会官员反问“少林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佛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至今未息。
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虽然后续退出股东行列,但“进军房地产”的质疑声不断。这些争议使得人们对释永信在信仰与金钱之间的界限产生疑问,他能否真正“放下”也成为了一个待解的问题。目前,少林无形资管投资的公司中部分存续,部分被注销或吊销,其商业版图的未来走向也充满不确定性。
作者:富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AI时代,人还需要独立思考吗?07-31
- “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07-31
- 与陌生人睡一张床,大城市年轻人...07-31
- 再苦一苦 Model Y:特斯拉的无...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