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妈自学中医”乱象:科学育儿不应盲从

日期:2025-10-20 14:10:34 / 人气:11


近年来,互联网上涌现出一群“自学中医”的宝妈群体,她们将《黄帝内经》奉为圣经,以某些所谓“中医大师”为精神领袖,却在育儿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违背科学的闹剧,不仅让中医陷入“濒临失传”与“宝妈自学”的尴尬量子叠加态,更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一、触目惊心的“自学中医”乱象表现
这些宝妈的“育儿妙招”堪称“地狱笑话”,亲生骨肉沦为她们的“试验品”,典型案例令人咋舌:
- 极端喂养方式:山东某初中学历宝妈,让18个月大的孩子不接种任何疫苗(认为疫苗是“寒毒”),拒绝肉蛋奶等蛋白质来源,每日仅喂米油、藕粉等高糖碳水,偶尔用米油熬冬瓜“祛湿”,还搭配昂贵的“富氢水”;有的宝妈坚持“五谷为养”,给五岁孩子喂成“碳水仙人”,导致血糖和胰岛素负担过重,孩子面黄肌瘦、身材矮小。
- 错误疾病处理:孩子高烧时,不送医院而是在家葱白姜片煮水、推拿、热敷、艾灸甚至放血,更有甚者支招“将自己肚脐与宝宝肚脐贴在一起退烧”;孩子被查出营养不良缺铁,却坚信“西医亡我之心不死”,拒绝科学喂养;孩子吃零食后,脱掉上衣将后背灸到发紫“排毒”;视力有问题就用银针放血,婴儿啼哭被认为是“上火或有湿气”,用艾灸铺满肚皮“排毒”。
- 扭曲的“省钱”逻辑:将“自学中医”视为育儿省钱捷径,宣称“用老祖宗的方式养孩子真省钱”“资本最怕你学中医”。她们减少纸尿裤使用,不买补剂、进口水果、海鲜,孩子头疼脑热只艾灸或找“老中医”开中药,不去游乐场(认为磁场乱)、不报兴趣班(认为“伤神”),美其名曰“祖宗严选,传承几千年错不了”。
二、乱象背后的深层成因
这种荒诞现象的滋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 认知水平局限与知识壁垒:自学中医的宝妈多为初中以下学历,高中阶段系统性的生物、化学知识缺失,导致她们难以理解现代医学原理。而中医的“门槛低”成为关键——无需高考、无需专业培训,下载一套“大师视频”、抄几本古方就能“入门”,与现代医学(哪怕分数线最低的护理学专业也要高考480分以上)形成鲜明对比。
- 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与偏执:她们断章取义解读古籍,如将《本草纲目拾遗》中“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曲解为“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却忽略《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完整养生理念。将“传统”与“现代”对立,把“东方”等同于“传统”、“西方”等同于“现代”,将科学育儿视为“西方资本主义骗局”,以“文化自信”为幌子拒绝科学。
- 虚假“大师”的误导与利益驱动:以被封杀的“张玄化”为代表的伪养生大师,公然否定西方营养学,主张“米汤替代奶粉”,却被扒出视频背景摆放名牌奶粉。这些大师的言论被宝妈们奉为圭臬,即便大师被封杀,她们仍坚信“越是官方封杀的东西越有价值”,甚至逐字整理其偏门药方。部分宝妈更借此带货中医药周边产品,将“信仰”转化为利益。
- 逃避现代压力与身份焦虑:被现代社会抛下的失落感,让她们将“古法老祖宗”作为精神锚点。对乡土和传统的天然亲近,使她们更相信“村东头白胡子老中医”而非专业医生,将“自学中医”作为守护自身生活方式的护盾,以此获得身份认同。
三、盲目盲从的严重危害
这种不切实际的“自学中医”行为,已造成诸多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综艺节目《闪闪的儿科医生》中,一位宝妈从孕期开始吃素,孩子三个月大就戒奶喂米油和粥,六岁时确诊侏儒症。医生劝其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却被以“激素不是好东西”拒绝,医生坦言孩子身高顶多一米五。这正是盲目迷信“古法育儿”的悲剧。
除此之外,孩子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发育迟缓、肝肾功能因过量服用中药受损、延误重症治疗时机等问题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这种观念会形成恶性循环,宝妈们拒绝官方科普、闭目塞听,将科学建议视为“资本洗脑”,进一步加剧对孩子健康的伤害。
四、正确看待中医:科学为基,专业为准
我们从不否认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合理性,但坚决反对盲目自学、曲解滥用。正如中医院校科班出身的医生所言,中医是“补充替代医学”,是对现代医学的补充,而非替代,“中医主要治的是人,调动人体的免疫反应去间接调控”,绝非脱离科学的“玄学”。
真正的中医发展,需要基于科学验证。国际医学顶刊《柳叶刀》对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液”的临床试验显示,其并未改善中重度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这并非否定中医,而是说明“双盲对照试验”等科学方法是衡量医学疗效的通用标准,而非“西医专属”。
对于育儿而言,“学古法养生,享古法寿命”的调侃背后,是古代幼儿高夭折率、人均寿命低的残酷现实。科学育儿不应被“传统文化优越论”绑架,更不应让孩子为家长的盲目与偏执付出健康代价。
中医的最大敌人从来不是资本或西方世界,而是民间这些“自学神人”的曲解与滥用。唯有树立科学观念,尊重专业知识,才能让中医真正发挥其价值,让育儿回归理性与健康的轨道。

作者:富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富邦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