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白酒市场:茅台“一枝独秀”,行业传“全面承压”信号?
日期:2025-09-30 10:14:07 / 人气:37
消费疲软叠加政策调整,今年中秋白酒市场再度遇冷。财联社记者多方调研获悉,中秋白酒动销延续去年同期下滑态势,业内普遍反馈销售同比下降20%以上,终端渠道商面临“不赚钱、信心弱”的困境。尽管整体表现欠佳,茅台却逆势迎来动销“小高潮”,甚至带动批价略有上升。但行业人士对全年行情难言乐观,预计今年白酒产量、销售额、利润将“全面承压”。
一、中秋动销下滑超两成:量价齐跌成主流,渠道信心不足
“今年中秋白酒整体动销或同比下降20%以上。”四川酒类流通协会高层人士的判断,得到了多地酒商的印证。财联社记者走访四川、河南、湖南、上海等市场发现,“不太好”“比较疲软”是酒商的普遍反馈。
具体来看,不同场景需求均显低迷:四川宽窄央吉酒业董事长张洪贵表示,9月以来宴席桌数与去年持平,但用酒量下降,中秋国庆双节礼赠需求偏弱,商务需求延续低迷,整体动销预计下滑20%~30%;湖南长沙高桥批发市场酒商称,销售额下滑约30%,一方面因白酒价格同比下跌,另一方面下游烟酒店拿货积极性低;河南百荣批发市场酒商则指出,除个别品牌“以价换量”外,多数品牌量价齐跌,销售额下滑20%—30%,政策调整余波下商务饭局减少,终端渠道从“囤货”转向“小批量高频次采购”。
这一态势基本符合券商预期。国金证券此前研报预计,今年中秋国庆档白酒下滑幅度约20%,较春节旺销窗口跌幅扩大,但较6~7月跌幅明显收窄。尽管龙头企业呼吁“不内卷”,但市场压力下,不少酒企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仅少数高品牌力企业实现价跌量升,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隐现。
二、茅台“逆势破局”:动销增长超20%,批价止跌微涨
在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茅台成为中秋白酒市场的“独苗”。9月25日,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透露,9月以来贵州茅台酒终端动销增长显著,同比增长超20%,市场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终端反馈与官方数据一致:上海一家茅台专卖店工作人员表示“中秋销售很好,快没货了,只剩几箱小箱规格飞天茅台”;四川茅台大商管理层称8月起销售回暖,8-9月销售额超去年同期;贵州当地酒商也提到,5-7月销售不佳,但8月后明显改善。
茅台的“暖意”与价格调整密切相关。易茅时价小程序显示,目前飞天茅台(500ml散瓶)批价约1810元/瓶,较9月中旬上涨20元/瓶,但较去年中秋的2400元/瓶仍有明显下跌。中国酒业分析师肖竹青指出,茅台凭借品牌力和刚需属性,通过合理价格策略实现“以价换量”,成为行业“寒冬”中的少数亮点。不过有券商分析师提醒,茅台销售回暖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往年中秋后批价往往会出现一波下跌。
三、行业“全面承压”:产量、销售额、利润或同步下滑
茅台的逆势表现难掩行业整体寒意。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近日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00多家,仅剩887家;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3304.2亿元,基本持平;利润876.87亿元,同比下滑约11%。
基于上半年数据及中秋表现,宋书玉预计“到今年底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利润都将全面承压”。业内人士分析,消费疲软短期内难以改善,政策调整对商务、礼赠等核心场景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小酒企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分化可能加剧——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尾部企业或面临淘汰风险。
结语:分化加剧下的行业转型阵痛
今年中秋白酒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消费升级与消费疲软并存,龙头企业与中小品牌差距拉大。茅台的“一枝独秀”证明,品牌力与刚需属性是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而行业“全面承压”的信号则提示,白酒企业需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消费场景挖掘等方面寻找新增长点。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行业洗牌推进,白酒行业或将进入“强者恒强”的新格局。

一、中秋动销下滑超两成:量价齐跌成主流,渠道信心不足
“今年中秋白酒整体动销或同比下降20%以上。”四川酒类流通协会高层人士的判断,得到了多地酒商的印证。财联社记者走访四川、河南、湖南、上海等市场发现,“不太好”“比较疲软”是酒商的普遍反馈。
具体来看,不同场景需求均显低迷:四川宽窄央吉酒业董事长张洪贵表示,9月以来宴席桌数与去年持平,但用酒量下降,中秋国庆双节礼赠需求偏弱,商务需求延续低迷,整体动销预计下滑20%~30%;湖南长沙高桥批发市场酒商称,销售额下滑约30%,一方面因白酒价格同比下跌,另一方面下游烟酒店拿货积极性低;河南百荣批发市场酒商则指出,除个别品牌“以价换量”外,多数品牌量价齐跌,销售额下滑20%—30%,政策调整余波下商务饭局减少,终端渠道从“囤货”转向“小批量高频次采购”。
这一态势基本符合券商预期。国金证券此前研报预计,今年中秋国庆档白酒下滑幅度约20%,较春节旺销窗口跌幅扩大,但较6~7月跌幅明显收窄。尽管龙头企业呼吁“不内卷”,但市场压力下,不少酒企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仅少数高品牌力企业实现价跌量升,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隐现。
二、茅台“逆势破局”:动销增长超20%,批价止跌微涨
在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茅台成为中秋白酒市场的“独苗”。9月25日,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透露,9月以来贵州茅台酒终端动销增长显著,同比增长超20%,市场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终端反馈与官方数据一致:上海一家茅台专卖店工作人员表示“中秋销售很好,快没货了,只剩几箱小箱规格飞天茅台”;四川茅台大商管理层称8月起销售回暖,8-9月销售额超去年同期;贵州当地酒商也提到,5-7月销售不佳,但8月后明显改善。
茅台的“暖意”与价格调整密切相关。易茅时价小程序显示,目前飞天茅台(500ml散瓶)批价约1810元/瓶,较9月中旬上涨20元/瓶,但较去年中秋的2400元/瓶仍有明显下跌。中国酒业分析师肖竹青指出,茅台凭借品牌力和刚需属性,通过合理价格策略实现“以价换量”,成为行业“寒冬”中的少数亮点。不过有券商分析师提醒,茅台销售回暖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往年中秋后批价往往会出现一波下跌。
三、行业“全面承压”:产量、销售额、利润或同步下滑
茅台的逆势表现难掩行业整体寒意。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近日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00多家,仅剩887家;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3304.2亿元,基本持平;利润876.87亿元,同比下滑约11%。
基于上半年数据及中秋表现,宋书玉预计“到今年底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利润都将全面承压”。业内人士分析,消费疲软短期内难以改善,政策调整对商务、礼赠等核心场景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小酒企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分化可能加剧——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尾部企业或面临淘汰风险。
结语:分化加剧下的行业转型阵痛
今年中秋白酒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消费升级与消费疲软并存,龙头企业与中小品牌差距拉大。茅台的“一枝独秀”证明,品牌力与刚需属性是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而行业“全面承压”的信号则提示,白酒企业需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消费场景挖掘等方面寻找新增长点。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行业洗牌推进,白酒行业或将进入“强者恒强”的新格局。
作者:富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RIMOWA北京SKP精品店乔迁...10-09
- COS 发布 2025 秋冬系列广告大...10-09
- KENZO 2025秋冬男女装系列:...10-09
- 2025“鸟巢之路”收官,马术大师...10-09